从政策看2023机器人产业7大风向标

首页    行业新闻    从政策看2023机器人产业7大风向标

作为高端设备,机器人产业更多由市场驱动,但政策因素依然占据着同样重要的位置,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指明路标。具体来看,政策往往通过补贴、奖励、监管、引导等多种方式推动产业发展。

据不完全统计,从2022年开年至今,面对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行业,已有《“机器人+”应用行动实施方案》、《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》、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》、《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、《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》、《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》等一系列政策、通知。进入到2023年,政策指引如下:

2023119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《“机器人+”应用行动实施方案》,提出到2025年,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,服务机器人、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,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。

image.png 

“机器人+”应用行动实施方案》指出,为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,决定开展“机器人+”应用行动。《方案》明确了主要目标,提出聚焦十大应用重点领域,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,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、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,打造一批“机器人+”应用标杆企业,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。

“机器人+”应用行动实施方案》明确深化重点领域“机器人+”应用,增强“机器人+”应用基础支撑能力,提出构建机器人产用协同创新体系、建设“机器人+”应用体验和试验验证中心、加快机器人应用标准研制与推广、开展行业和区域“机器人+”应用创新实践、搭建“机器人+”应用供需对接平台等。

20233月,上海印发第一批《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》,提出,请各有关机器人企业持续加强新产品、新终端研发创新,加大供给高端装备、拓展应用广度深度;请各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对接推广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,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……力争到2025年,本市将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、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、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。

过去很多年来,由于成本、使用门槛等等的限制,机器人产业仍未渡过市场教育期,不少终端行业仍对机器人的必要性、可行性存在怀疑。而在《“机器人+”应用行动实施方案》、第一批《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》等政策的引领下,这一现状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,同时相关政策将引导企业探索机器人在更多场景的应用。

构建数字工厂、智能工厂,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202283日,工信部公示了2022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名单,共有29个项目入选。

该试点项目名单的征集工作开始于20224月,主要有四个申报方向:一是智能车间/工厂建设类,围绕产线、车间、工厂中智能装备、信息化系统间集成、互联互通、安全等开展标准应用试点;二是新模式应用类,围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、运维服务、网络协同制造等新模式开展标准应用试点;三是新技术应用类,围绕人工智能、工业大数据、工业软件、工业云、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开展标准应用试点;四是供应链协同类,围绕智能采购、智能物流、智能销售和供应链集成等开展标准应用试点。

image.png 

2022614日,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“中国这十年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,也重点提到了数字工厂及智能工厂。“中国这十年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讲到,近年来,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取得长足进展。

一是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行动。截至2021年底,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、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1.3%74.7%,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0.725.9个百分点;

二是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。发布智能制造国际标准42项、国家标准300多项,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国家标准的覆盖率达到97.5%。建成700多个数字化车间、智能工厂,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8%,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8%,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%

三是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。加快建设网络、平台、安全三大体系,工业互联网应用已经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,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。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,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(套)。

四是大力提升产业支撑能力。2012年至2021年,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从10.7万亿元增长至14.1万亿元,软件产业规模从2.5万亿元增长至9.5万亿元。

可以发现,数字工厂、智能工厂仍然还是关注的重点。此外,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、智能化已不仅限于头部玩家的游戏,而是将逐步深入中小企业。

2022118日,工信部印发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》。明确提出,互联网平台企业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供给方主体,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共性需求,研发即时沟通、远程协作、项目管理、流程管理等基础数字应用。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等主体,聚焦中小企业个性化转型需求,帮助中小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策略。

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聚焦中小企业转型痛点难点,提供“小快轻准”的产品和解决方案。研发推广低代码产品服务,助力中小企业自行创建、部署、使用和调整数字化应用,提升中小企业二次开发能力和需求响应能力。工业互联网平台、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大型企业等各方主体,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业务协同、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,助力中小企业实现“链式”转型。

2024年8月1日 17:09
浏览量:0
收藏

新闻中心

NEWS

推荐产品

PRODUCTS

24小时咨询热线